艺无止境!富林镇中心小学管乐团侧记
艺无止境!富林镇中心小学管乐团侧记从云浮城区出发,来到云安区,再沿曲折的公路一直前行,驱车四十多分钟,看遍连绵的群山、丰收的稻田,最终到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——富林镇中心小学。
在这座山旮旯的小学里,我们听到了山间的交响乐声。这支管乐团由富林镇中心小学的25名孩子组成,他们中最大的11岁,最小的7岁,乐团实际练习时间只有2个多月。
2022年,刚毕业的陈洪斌因定向培养来到富林镇中心小学,担任音乐老师一职。教学过程中,在学校组建一个管乐团的想法逐渐萌芽。
“来到这里,看到学校音乐方面的发展也是有点落后。想让孩子们学到更多专业的音乐知识,正好我自己也有乐团的经验。”而在管乐团的实际成立过程中,无论是陈洪斌还是校长陈应桥,说得最多的两个字——艰难。管乐团到底是什么?这是一个超出富林镇中心小学广大师生认知的问题。“管乐团对于我们山区来讲,都只是在电视上看过或者欣赏交响乐团之类的。陈老师提出来(要成立管乐团)的时候,我们也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,没有实际去了解过。”陈应桥校长告诉记者。
虽然校方给予了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支持,但管乐团的组建依旧困难重重。首要问题便是器材和教师。陈洪斌老师咬了咬牙,自行筹款购置了二手乐器,勉强凑够了一个乐团的基本配置。“我们乐团一共有25个乐器,有8到9种,但是这些在我们学校是没有的半岛bandao体育。学校只有一个架子鼓和钢琴。经过多方协调,最终我选择自己购买乐器过来给学生们使用。”
乐器、学生都已就位,却依然找不到教学的老师。“管乐团的组建与排练,是需要分排和合排,分排是每个声部、每个乐器都要单独地上课。但是这里只有我一个专业的管乐老师,我就只能一个人去做这个事情。”几经思索,陈洪斌成为小学里第一位全才音乐老师,管乐团里的十种乐器均由他教授。
“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。”山区的学生连音乐都很少接触,更别提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。管弦乐很难,但孩子们进步很快。乐团在今年重组后,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练习时间,孩子们便能基本熟练地演奏《欢乐颂》《贝尔峡谷进行曲》两首曲目。
陈洪斌老师用“揠苗助长”来形容这一过程。而实际上,我们看到更多的,是孩子们的坚持。缺少乐理知识,就把五线谱转换成简谱;记不住演奏技巧,就把具体指法画下来;写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、放弃休息时间的一次次练习……记者采访的时候,孩子们都表现得十分害羞,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对于管乐的热爱。“我坚持下来,就比他们多一项技能。”管乐团成员曾度深回答道。
我想,正是因为热爱,才会坚持。不管是毫不畏难坚持建立乐团的陈洪斌老师,还是绞尽脑汁勇往直前的孩子们,他们都是勇敢者。勇者善成,即使最终呈现的表演并不完美,可是这些许的瑕疵让演奏显得更为生动。
音乐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?记者在探访的过程中始终带着这样的疑问。在采访中,陈应桥校长告诉记者:“我们希望通过陈老师训练管乐团成员,让他们能走出山区,到外面去展现一下山区孩子的学习积极性,让孩子们去汲取更多的管乐知识以及精神粮食。”
音符一旦触及到孩子们尚未开放的内心,就像长了翅膀,载着快乐飞起来。学会音乐的孩子们,绝不只是会演奏几首曲子而已。原本害羞的孩子,接触管弦乐之后,也能鼓足勇气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胆表演。也许有人就此与音乐结缘,也许这短暂的经历就像一颗流星,从他们的人生匆匆划过。
在孩子们一张张笑脸中,我们看到了,音乐确切地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,带来了自信。我想,这便是陈洪斌老师为他们种下的宝贵种子。都说音乐让心灵变得美好,大概美好多一些,幸福的童年也会更长一些。在云浮市教育局的支持下,12月中下旬,富林镇中心小学管乐团将走出学校,走出大山,开启他们的第一次公开表演。
富林镇中心小学管乐团的成立是从0到1,公开表演是从1到10。如何让管乐团长期运维,是一个严峻的问题。在采访中,记者发现乐团中两个大号的同一个位置上都塞着一团卫生纸。陈洪斌告诉记者,管乐团目前使用的都是二手乐器,大号已经出现漏风的现象,由于维修费用昂贵,只能自己想些办法解决。不仅如此,每次练习结束,总会有人举手告诉老师自己手里的乐器出现了问题。而这时陈洪斌就会化身“维修师傅”,熟练地解决各种“疑难杂症”。
能解一时之急,可长此以往,又该如何?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让乡村儿童被鼓励走出校园和社会,进行互动与表达。山里孩子缺的不是天赋,而是机会。教学资源的短缺绝不是一个人或是一所学校就能解决的问题。“音乐跨越国界,文化架起桥梁。”我们期待终有一天,山间的交响乐能走出云浮,响彻世界。